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日记 > 初二日记 > 重阳节日记集合6篇

重阳节日记集合6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W 次
重阳节日记 篇1

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更代表着我们应该敬老爱老尊老。为准备了九九重阳节日记:中秋过后又重阳,希望能够让大家对尊敬老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重阳节日记集合6篇

今天是重阳节,你们打算干什么呢?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对重阳节没什么纪念意义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阳节不但是有纪念性也是有意义性的。接下来我就说说重阳节的起源吧:

“中秋过后又重阳”,起源于汉初的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说重阳节的来历,那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缺少了我最赞赏的地方,恒景拜师学艺,杀死瘟魔才让九月九登高的风俗传下来。

重阳节日记 篇2

重阳节的下午,我从图书馆借书回来,看见爷爷正在打扫卫生,累的满头大汗,我走到爷爷面前对他说:“爷爷,你太累了,先休息一下吧,我给您敲敲背吧!”爷爷高兴地坐在沙发上,让我给他敲背,开心地对我说:“谢谢宝宝,你真是个懂事又孝顺的好孩子。”虽然我今天只是尽了一份小小的孝心,爷爷却是那么得高兴,我想今后不仅是重阳节要孝老、敬老,平时也要像重阳节一样,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去关心孝敬老人们,使他们生活得更快乐!

重阳节日记 篇3

今天是重阳节,我和爸爸妈妈带着重阳糕去看望外公、外婆。因为平时外公、外婆很辛苦,所以我决定帮他们按摩一下。

我们到外婆家时,外婆还没回来。我就先请外公坐下来,帮他捏肩敲背。因为第一次帮长辈按摩,所以我没经验。这时妈妈看见我的动作不对,就过来帮我做示范。外公的.肩膀很硬,我觉得都捏不动了,后来就用更大的力气来捏,估计是我帮他捏得很舒服,外公连连向我竖起大拇指。

后来外婆回来了,我就请外婆也坐下来享受一下。有了刚才帮外公捏肩敲背的经验,我的动作越来越熟练了。外婆觉得我按摩得很舒服,嘴里不停地对我说“谢谢!谢谢!……”我听了之后非常高兴!

帮他们捏完肩、敲完背后,我们全家人一起分享了重阳糕。大家吃得可开心了!

重阳节日记 篇4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重逢,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的风俗很多,有敬老、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等,首先我介绍敬老的风俗,这天,晚辈要给家中老人做可口的饭菜,分家另过的要给老人送礼品,出家的闺女要探望父母,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报答养育之恩。这天恰逢我爷爷的生日,每年这天,爸爸在饭店定好丰盛的饭菜,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共同祝福爷爷的生日,爷爷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故又称为登高节。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之意。

赏菊并饮菊花酒,源于诗人陶渊明,后人效仿,才有重阳赏菊之俗,古代文人士大夫将赏菊和宴饮相结合,北宋以后,民间逐步流传。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把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重阳节日记 篇5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赏菊、佩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流传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而每每说到爱老敬老就总能想到家里的长辈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在网络上之前就一个话题“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冷叫姥姥觉得你应该穿秋裤”。网友们的分享也常常让人忍俊不禁,老人们对晚辈的关心总是连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而大家在网络上的“吐槽”更像是在秀幸福。是啊,有人在耳边唠叨,多穿衣、好好吃饭、早睡觉、少玩手机……虽然有时候不胜其烦,但更多的时候内心都时幸福感满满的。

小时候最为苦恼的便是每天穿什么衣服都得听妈妈的,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只要妈妈准备了什么就要穿什么。上了中学以后终于可以自己做主了,却在高兴了没几周之后就发现每天的穿搭也是要费心思的,并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和轻松,甚至有几次差点因为纠结搭配而迟到。这才明白即便是看起来很简单的小事,父母也是要为我们花心思的。

之前在网络上还有一个比较火的话题,是“妈妈装的后备箱”通过网友的分享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在离家的时候后备箱都会被妈妈塞满蔬菜、大米、肉类甚至棉絮等,不管是父母亲手种的,亲手做的,还是特意买的,溢出后备箱的不仅仅是一袋袋物品,更是满心满意的爱。很实在的物资,很实在的爱,很实在的幸福。

随着我们的成长,父母在一天天老去,然而他们给到我们的爱却是一分也没少。

在重阳节的日子里,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健健康康,笑口常开。

重阳节日记 篇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株庾少一人。

每当重阳节的时候,大家都能想起这首诗吧!

今天天气明朗,我早早地起了床,因为我有重要的事要做。爸爸妈妈去乡下看爷爷奶奶,我给他们准备了礼物。爷爷奶奶平时在地里忙农活,双手变的很粗糙,所以我就想到送他们护手霜。洗漱完毕就“噔噔噔”地跑到书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到:“亲爱的爷爷,奶奶,重阳节快乐!这是我给你们的小礼物,记得每天都要涂哦!”

我把纸条对折好赛塞在了护手霜的包装盒里,迫不及待的递给妈妈,反复地叮嘱她:“你别忘记了,一定要记得帮这带给爷爷,奶奶啊!一定要记得,千万不要忘了……”之后我想像着他们收到礼物后的心情。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一定会绽开无比欣喜的笑容。

放学了,我背着重重的书包飞快的跑回家,还来不及放下书包就赶紧跑过去问妈妈:“妈妈,你把礼物给爷爷奶奶了吗?他们收到礼物后有没有说什么啊?他们收到礼物后开心吗……?”不等妈妈回答我就连珠炮似的问个不停。妈妈一边笑一边回答我:“给了,给了,爷爷奶奶收到你的礼物很开心,还说孙女长大了,懂事了,还让我跟你说谢谢呢!”听完我开心极了,蹦蹦跳跳着做作业去了。

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发扬和传承下去。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