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日记 > 初二日记 > 【精华】过年日记范文汇总七篇

【精华】过年日记范文汇总七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6W 次

很快一天又过去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因此我们要写好日记了。日记写什么内容才新颖、丰富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年日记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过年日记范文汇总七篇

过年日记 篇1

今天是大年夜,也是我觉得最开心的一天。中午,我到了曾祖母家,欣喜的发现门前的小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回屋拿了一根竹竿和一个篮子,在河边,我用竹竿把冰敲碎,然后,把冰放进篮子里,玩得不亦乐乎。河上有座独木桥,我还大胆尝试着走了一遍,妈妈说,这窄窄的独木桥就是“勇敢者之路”,还一个劲的夸我厉害呢。

大年夜肯定要吃年夜饭,我们在饭店里和爷爷奶奶、大伯和婶婶他们一起吃的,晚餐非常丰盛。有“松仁鲤鱼”,寓意年年有余;还有“五谷丰登”,寓意丰收年……餐间,大家谈笑风生。爷爷还回忆起他小时候的'穷苦生活,感叹现今的幸福!我好奇的问妈妈:“今天,是不是吃了年夜饭才能长大一岁呀?”妈妈笑容满面的对我说:“小傻瓜,你不吃年夜饭也会长大一岁的。”大家听后都笑了,笑声久久回荡在空中……

过年日记 篇2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我已被鞭炮声吵起来,我硬着头皮,捂着耳朵睡觉,可是,现在我怎么也睡不着了。母亲给我把新衣服拿来,我起来穿好衣服,便可以收到压岁钱。

过年了,我可真高兴,大年初一早上可以吃饺子,还可以放鞭炮,穿新衣服,在走亲戚时,还可以领压岁钱。可以打灯笼,灯笼一闪一闪的,好像星星的小眼睛似的,可漂亮了。

母亲带我去公园玩,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到公园里玩扔沙包、打枪、投球、划船……令我最难忘的'游戏是—荡秋千。它不是普通的秋千,而是靠电力荡起来的。可以荡的很高,母亲给我买了票,让我去试一下,我坐去很害怕,母亲让我手抓牢,有人给我系上了安全带,我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开始荡了,越荡越高,我的脸跟我的手好冷,脸好像针扎似的,好疼。这个游戏有好玩有刺激。

现在,我就要公布令本人笑得何不拢嘴,就是,我已经收到2200元的红包了。哈哈哈哈哈哈……春节太好了,我真希望春节永远不过去,天天过春节。

过年日记 篇3

过年了,大家都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天上顿時开出了一朵光彩夺目的鲜花,天空被染的'格外耀眼,今天是大年三十树上的灯笼像一条红色的龙在给我们拜年。

过年了,我又长一岁了,增长了身高,增加了体重,有增加了许多知识,也该更懂事了。

过年了,在新的一年来祝大家天天开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过年日记 篇4

我想:这就是过年的意义吧!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炎黄子孙历来都重视。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大家便开始紧落密鼓的筹划准备。 在着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里,亲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难了,而过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与亲人团聚的大好时机。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虽然我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但过年时亲朋好友聚在一块玩,却也其乐无穷。 作为小孩子,当然最爱玩了,平日忙于学习,过年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放送了。你们不妨与我分享我得大年吧! 看晚会。除夕晚上刚吃完水饺,全家人便迫不及待的等待晚会的开始,尽管每年都有晚会,但每次晚会同样能够被小品、相声逗得捧腹大笑,时而陶醉于美妙的歌声中,时而惊叹于神气的魔术…… 放鞭炮。

今年过年,我买了许多鞭炮,除夕夜十二点整时,我点燃了一大串鞭炮,新年的钟声与鞭炮声同时响起,场面十分壮观。闲来无事,还可以与弟弟放些小擦炮。在大人眼中虽无意思,但这些鞭炮声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年时,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感觉真不错!今年,我还学会了一项新本事———包饺子。

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香! 过年是热闹的,但姐姐告诉我:“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的责任,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对于人生应该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一年。 我想:这就是过年的意义吧!

过年日记 篇5

过年的声音,过年的气氛,那是让我永远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大年三十,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踏上了去奶奶家的行程。一路上,我的脑袋一直在不停地运转,“算计”着奶奶包的大红包呢!活脱脱一个小财迷。

一下车,我便一溜烟跑到车尾,打开后备箱,提起一堆礼物。然后我便如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白兔,一跃而进。当我把礼物放下时,奶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塞到了我的手中,我打开一看,呀!有200元呢!耶!这是我鼠年的第一份压岁钱!我兴奋地一蹦三丈高。

回老家过年光想压岁钱可不行,还得干活的。我和老爸开始了装饰家的工作,请出了春联,福字,喜钱,大红灯笼。在我们父子俩跑前跑后,爬上爬下中,整个院子沉浸在了喜气洋洋中,一下就有了过节的气氛了,喜钱随风飘动,福字“倒”了······

到了晚上,一走出家门,只见漫天的烟花飞舞,形成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家家户户的门上挂上了一盏盏大红灯笼,奇美无比啊!这时,我感觉到了头顶有什么飘过,星星点点,又不是星星。爸爸说是“孔明灯”,又叫“许愿灯”,我又嚷着要放。我和老爸撑开“孔明灯”,点燃了羊油,只见它正在慢慢膨胀。老爸叫我许下愿望:我希望全家幸福,万事如意!在一旁的妈妈用手机拍下了这美好的一刻。我和老爸倒数三个数:三·二·一,放,我们慢慢放开了手,“孔明灯”带着我的新年愿望远行了。那时而犹如流星划过天际,时而又如天女散花般袅袅扩散开来的烟花为它送行,一切都是那么美妙!真希望永远停在这一刻。

幻想,惊喜,忙绿,兴奋,祝愿······这就是我这个春节的记忆哦!

过年日记 篇6

小时候,过年对我而言,是一年中最激动人心的期待。日子一滑进农历12月,我就每天兴高采烈地盼着过年。

农历12月24日,是神仙上天“述职”的日子,这天母亲会做糯米糍粑拜送神仙,糯米糍粑外层粘满白砂糖和芝麻,吃起来既甜又粘牙。据说,人们怕神仙向玉帝报告时乱说自家的坏话,于是就让他吃了这种又甜又粘牙的糯米糍粑,神仙上天后,心里甜着,嘴巴粘着,再也讲不出坏话来了。

这天以后,家里开始大扫除了,所有用具都要清洗,屋里的`每个犄角旮旯不容得有半点灰尘。这项工程浩大,要清洗的东西太多,虽然很累,但心里却是喜洋洋的,因为盼着过年啊。

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接下来母亲就该给我们准备过年的衣裳了。她用自行车载着几只自家养的肥鸭子到镇集市上叫卖,用卖鸭子的钱给我们姐弟买新衣。天黑的时候,母亲回来了,我悄悄地打开袋子,看见里面躺着漂亮的新衣服,兴奋得心里“扑通扑通”直跳。抱着新衣裳,我掰着手指头盼望快快过年,那样就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了。

好容易到了岁除,这天,母亲会买回来一筐大桔(即潮州柑,因柑大于桔,谐音大吉,取其吉祥之意),除此之外,母亲还备办了鸡、鸭、鹅、鱼肉、猪肉等年货,又购买了年画和春联。

岁除下午,才三点钟,我就已乐颠颠地跑回家洗澡,迫不及待地换上新衣新鞋新袜子,约上几个伙伴,欢天喜地地到处晃荡,好像自己是个最漂亮的公主。

除夕夜,母亲张罗了一桌子丰盛的晚餐,呼唤亲人回家吃团圆饭。饭桌上,父母亲会给我们姐弟压岁钱,面带笑容地祝福我们平安成长。晚上,家里水缸贮满了水,米缸填满了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除夕守岁,一家人守着电视看联欢晚会,守候着新春来临,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家家户户都鸣放鞭炮,远远近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直到大年初一。

如今,我长年漂泊在外,因为种种原因,过年也难得回家了,乡下那种繁琐而浓郁的年味,已经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过年日记 篇7

一年一度的长假,大家都想回去吃个团圆饭。在假期还没到时心早就想飞回去,挤在人群中买车票,手提礼盒踏上回家的路程,路途之遥远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赶快回到家冲个热水澡,睡上一觉。

踏进家乡的第一步,回到了年幼的感觉,熟悉的人,曾踩着长大的土地,空气也格外的清新。家我回来到了。好久不见的亲人,父母一年比一年年老了,看着他们的皱纹和白发比去年多了,我忍住了鼻酸,在心里对自己说了狠话,小侄子和小外甥还认得我,在他还没有能用语言交流的年龄,只能用动作来沟通,我当了他一天的男保姆,幼稚的他做的每件事让我禁不住的笑个不停,童年已失,大概是我太久没幼稚了,两小子摆的Pose都很不赖,展现岀了他们年幼可爱的个性,希望父母身体都健健康康,你们也快快长大。

大家都忙着为过年准备一些事,买年货,包粽子,除夕夜,放鞭炮,烟花会。炮竹开始响起,烟花也跟着升了起来,新年到了,这一刻大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炮竹响生活比去年响,烟花美生活比去年更美,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大过年就是这么的热闹,酒席天天都摆着,招待客人—串亲戚,也是新年里的一份工作,要把它做到更好,让我们的亲情关系永不褪色。

回家过年的感觉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那份激动情感,一家人在吃着家常的菜,吃出来的不是菜是什么味道,而是我们有多久没有这样一起吃过饭了,新年给我们创造了这个团圆的机会,家常火锅里藏着一份浓浓的情义。

过完春节,就开始倒计时离开家乡的准备,那依依不舍的心谁都会有,现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扮演的生活角色是必须要离开的外出的,在还没有是公共的主角时,你必须努力的'去进取,这个现实的社会,不是你服从于它就可以过好,而是要通过自己来改善它,你才能真正的过好生活,物质名利是现代人争夺的对象,你能站在前方你就是强者,此一行做好心态的调解,永远的谨慎是为了能走更长的路。

我们挡不住岁月的抹杀,也减不了父母的苍老,意外和病魔是我们生活的魔鬼,身边的亲人们,朋友们也会不同时段的离开我们,它也是生活链的一处,我们要坚强的面对这个现实,做好现在的自己,珍惜现在身边的每一份感情,是我们做的基本的义务。

曾经的压力,烦脑,恐惧,迷茫,是回家给我带来轻松,快乐,坚强,方向。过年要回家。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