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日记 > 初二日记 > 精选清明节日记范文合集七篇

精选清明节日记范文合集七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2W 次

一天即将过去了,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日记吧。快来参考日记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日记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清明节日记范文合集七篇

清明节日记 篇1

清明假日,解江哥打来电话,问我是否回家,他和二姐早上去上坟了,在贾村等我们回来。这时我正开车往贾村来,到了贾村也见到解江哥和二姐,就和三姐一起去直堡村上坟。

先到村口的老坟地里,给老爷、爷爷和五爷的坟头上各压上烧纸,这是上坟的一个习惯,是告诉先人们他的后代来祭奠了。袅袅的青烟,带着后辈们思念直通天国,愿先辈们都能安息。

老坟中,老爷的坟上香火不是很旺,今日还有我这一辈知道这是老爷的坟地,往后下一辈有几人能知道这是谁的坟茔呢?按照周礼中,帝王要祭奠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人一庙,庶人只能寝祭。以此类推,如果只祭奠父辈为庶人,能祭祖辈可以为士人,祭奠到高祖可以成为大夫矣。但愿我们的祖坟能有三世、五世、乃至于七世之后还有香火和纸钱!护佑他们的子孙后代进入士大夫行列!

上完老坟,来到塘库岸生产队的集体坟墓地里,那里有爸妈和十大的坟。父辈中,他们弟兄两个是最没有福气的人。我们家的日子才刚刚起步,爸爸却病了没有享受一天的福,仅仅是看到了好日子的希望而已。妈妈还可以,她还可以和儿子过了几天城里人的生活,也见到了自己的孙子。在她们那代人思想里,如果没有孙子那是要比别人笑话的!

看看,墓碑上爸妈的名字,不觉泪留满面。此时回想起在那个年代里,爸爸一个人挣工资,家里五个孩子还有三个老人,那些“艰难困苦繁霜鬓”的日子,他和妈妈怎样渡的。但在我的记忆里,我们的家庭却没有那么多的悲观,家里就是吃包谷榛就酸菜,却也其乐融融,就像庄子说的那样,我们家穷,但不困。这就是父母留给子女最大的精神财富,今天在我的生命中,无论遇见多大的困难,回想起我们虽然贫穷但却怡然自乐的家,就会感到有无穷力量。

上完坟走出地头,遇见永田在浇地。顺便看了四妈,四妈已经老梗了一年多了,现在人?C完了,也认不得人了。永田给她买了气垫床,她一个人睡在房子里。眼睛虽然看着人,但是却没有神气。尽管我明白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谁也逃脱不了,但真真的落在自己亲人身上时却难以接受。

直堡村巷子里,原来繁华的街道,原来熟悉的老人们大多都已经走了。正是他们所拥有的这个村庄给了我快乐的童年、是我的精神生命之根。但今天这里却已物是人非,儿时的伙伴都已各奔天涯,而这个村庄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也许再等3—5年将会被大西安建设的推土机夷为平地,所有村里人让都被集中安置在马庄居民小区里,这里的乡愁将无处可寻觅!

回到直堡村老家的院落里,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欢笑,唯有这个核桃树依然孕育着新芽!

中午在三姐家里吃饭,席间凯凯的儿子喜宝和女儿糖糖娃,还有欣欣的女儿陆呗呗,三个小孩闹腾的样子,很像但年的直堡村呀。三姐说妙妙的那个郑闻一来了才热闹呢!这个时候的贾村宛如当年的直堡村呀!

晚上会到家里,看了董卿主持的《阅读者》栏目,正好说的是告别。正如栏目里说的那样,古今中外,千古以来人世间的千种风情,无外乎就是生离死别,告别、离别是人生的常态。对此我们应该平静的接受,勇敢的面对每次的“告别”。

告别直堡村,我们有了更大的舞台。告别父母,我们却扛起了家的重担,成为下一代人的父母!告别是痛苦的,但唯有告别,才会有新的精彩!

清明节日记 篇2

今天,4月5日是清明节,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坐火车去潜江给我爷爷上坟,等到了那,爸爸妈妈和我分别给爷爷磕了三个头,然后,爸爸把纸钱放在地上,准备给爷爷烧纸钱,爸爸把火点燃后,我们就开始烧了,我们把纸钱一张张地放到火里烧,想起爷爷在世时对我的好,我忍不住落泪了。

爸爸点了几根香插在墓前,我问:“爸爸,你为什么要把香插在墓前?最后,爸爸拿出鞭炮,把鞭炮点燃后,我们就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家去了。

清明节日记 篇3

明天,就是一年让人最悲伤的节日——清明节。但是,明天我要去农村扫墓,只能在北门提前过清明。

我来到了太太的陵墓前,眼中含着泪水,由于我想起太太生前对我的那种回忆……我真的忍不住了,一颗大大的泪水从脸颊滑下。母亲对我的内心十分了解,很严肃的把我拉到另一个幕前。我慢慢的抬起头,惊讶的看见这是姨公公的墓。母亲以前和我说姨公公是出车祸死的,尸体也不见。但一看到姨公公的墓,我又哭又笑的问母亲这是怎么一回事。母亲把来龙去脉说给了我听,此时是我的心好像被刀砍了一下。我的心好痛,不能再跳动了!清明节,我好心痛!

清明节是我们悲伤、心痛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难忘的日子愿去世人们在天堂得到永生!

清明节日记 篇4

4月4日 晴 星期四

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的日子,我们学校也放假了。人们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可今天却阳光明媚。我们全家一起去山上扫墓。按我们家乡的习俗,扫墓时要带上祭品,鲜花和花圈去祭拜祖先,我们也不例外。

一路上春风习习,我们走在田埂间,放眼望去,金黄的油菜花开得铺天盖地。梨花,桃花也不甘示弱,雪白的,粉红的花瓣一丛丛,一簇簇,展开笑脸像是在欢迎春的到来,好迷人的田园风光。

不一会儿,我们走到山脚下,开始爬山了。山很陡,山路又很窄,路旁杂草丛生,很少有人来过,我们小心翼翼地行走着。山上映山红竞相开放,火红一片。一棵棵野松高大挺拔,红绿相间又是另一番美景。很快我们就来到祖先的墓前。外公把墓前的杂草锄去,又挖了点土盖在墓上。

老爸把祭品摆上,我们也献上花圈,一家人在墓前祭拜,希望老祖宗能保佑我们全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接着外公又给我们讲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扫墓完毕,我们又原路返回,一路上我想,祖先们以前这么辛苦,这么艰难。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为自己家族争光,为家乡争光,为祖国争光!

清明节日记 篇5

提到清明节,我便想起了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随着清明节的到来,我们也回老家——湖熟,给爷爷奶奶烧纸钱去了。

我爷爷奶奶的坟墓是建在公墓上的,到了坟墓,我们就拿出买好的“大楼房”。虽然是纸做的,但也是能表达我们对爷爷奶奶的.心意。还拿出两大袋折好了的纸金银元宝,其中有好多是我折叠的哦!我们一边烧,我一边在想,爷爷奶奶一定会收到我们送给他们的礼物。亲爱的爷爷奶奶,你们在那边过的还好吧?我很想念你们哦,如果钱不够用可一定要到爸爸的梦里告诉他哦!烧完了纸钱,我给爷爷奶奶的坟上摆上鲜花,就默默地离去了,走在路上,我在心里说:爷爷奶奶再见!

第二天,我们又去我妈妈的老家——铜井。给我太太扫墓。他们的坟墓和我爷爷奶奶的可不同了,不是公墓是自己建的墓。路上,我看到了一片一片的油菜花,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阵风吹来,就像一朵朵浪花,波涛汹涌地打到田埂上,美 丽极了。我是第一次去给太太扫墓,到了墓地,我发现墓地很大,烧完纸钱,我们给太太磕头,我一边磕头一边默默的念叨:太太太爷你们好,我是你们大孙女的女儿,今天你们认识我了吧。我们烧了好多钱给你们,你们一定要来拿哦。

这两天扫墓让我想到:亲人离开了我们,给他们烧的钱和物只是我们怀念亲人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对他们好。想到这,我心里暗暗发誓,爷爷奶奶已经离开我了,以后我一定要孝顺外公外婆,做一个乖巧的外孙女。

清明节日记 篇6

扫墓是一种传统,在中国的美德中,扫墓也是其中之一,扫墓是纪念已去世的人。正如有一首诗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到盘石给我的亲人扫墓,我的叔叔和姑姑开车到下面等咱们。我和爸爸进了车,准备出发了。车开动了,咱们一路迎着好风光——美丽的桃花,黄灿灿的油菜花。除了花之外,还有善良勤劳的农民……

大约过了几十分钟吧,咱们才来到了盘石界。盘石美丽的风光让我心旷神怡。山路很稀,稍不注意就会让车陷进泥浆里。咱们路过了祖祖家,祖祖知道要去扫墓,就说要一起去,咱们高兴极了。在一个店里,咱们准备买炮竹和菊花,就把车停到了店旁的公路边。咱们一共买了很多炮竹,也买了三束菊花,现在什么需要的东西都买好了,就继续出发了。

过了几十分钟,前面是山路了,咱们不得不步行上山,祖祖叫别人看着这辆车,咱们就出发了。山上风景如画,一点也不比下面的差。勤劳的蜜蜂在采蜜,连大树都是有模有样,还有漫山遍野的柏树,郁郁葱葱的。走了十来分钟,爸爸说还要翻一座山就到了。咱们穿过树林,走上山坡,功夫不负有心人,咱们终于到了。首先,咱们把蜡烛点上,插在了亲人的坟头上,并献上一束鲜花。爸爸和叔叔来摆炮竹,摆完了就点。可就是接不上,爸爸和叔叔跑了又点,跑了又点,弄得咱们哈哈大笑。最后终于点完了,祖祖撒上“圣水”,咱们就一一向亲人鞠躬,心里默默地祈祷着,希望他们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身体健康。最后,咱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清明节真是难忘的一天啊!

清明节日记 篇7

春天来了,清明节也到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是一个踏青的好时候,踏青也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爸爸说要带着我们去踏青,我高兴的答应着。

我们走了好远,到了一条小河边,看到小草发芽了,野菜长高了。爸爸说春天草地里很有可能有蛇,我就想起了打草惊蛇的成语。我和爸爸沿着长长的桥走,来到另一边的河岸,我一眼看去石板路很整齐,我还看到许许多多的蚊子来寻食。我走了一步,看到了柳树发了芽,我就想到了一首很美的古诗。柳枝一条条像春姑娘的头发真美。

水里,柳树、高楼、桥都能倒映出来,清清的河水很碧绿,小鱼游来游去,像给游人表演呢!我还看见有很多很多小圆圈,还有岸上的小花,有红的、白的、绿的、暗红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我们坐在河边的石壁上,看着合理清澈见底的水在哗哗的流着,好像是在唱歌一样。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河边,第一次踏青。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