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日记 > 初二日记 > 桃花日记九篇

桃花日记九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7W 次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将结束了,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篇日记了。那么写日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日记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日记九篇

桃花日记 篇1

几场蒙蒙的春雨过后,地上的小草露出了尖尖的嫩芽,河边的柳树舒展了淡黄色的叶片。我忽然想起了我家后院的桃树,那是我前年亲手栽种的,也要开花了吧?

我一路小跑,来到桃树下。只见枝条上冒出了一个个红红的、尖尖的,樱桃般大小的花苞儿。这就是桃花蕾吧!我兴奋极了,天天都来看。过了几天,红红的花苞儿饱胀饱胀的,好像马上就要裂开似的。第二天,花苞儿展天了两三片花瓣儿,露出了嫩红色的花蕊。这半开的桃花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样,羞答答的,不肯把娇美的笑脸露出来。又过了几天,桃花全开了,花儿一簇簇,一丛丛,好像一片片红云挂在枝头。低头细看,花瓣下面可以看见那绿绿的,尖尖的,毛茸茸的小桃儿。看到这些,我仿佛看到桃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看到小朋友们手捧着香甜美味的桃子那憨态可掬的样子……

想到这些,我不禁为桃花的精神所感动,它对人无私奉献,却毫无所求。它把美丽的容颜展示给人们,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牺牲自己,把娇美的花瓣洒在地上,供给桃树养分,然后变成香甜可口的桃子犒劳人们,让人们品尝人间的美味!

我爱桃花,爱它的美丽,更爱它的品质!

桃花日记 篇2

安徽游玩第三天,我们去了安徽宣城的桃花潭。听爸爸妈妈说宣城因为造纸非常有名,所以才起名为宣城的。

桃花潭是个镇,这个镇是一个具有20xx多年历史文化古镇,里面有公元1770年建造的文昌阁,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第一祠,还有闻名天下的桃花潭。

刚到桃花潭的时候,首先看到文昌阁。这可不是我们扬州的文昌阁哦,这里的文昌阁是乾隆年间由翟氏家族捐款建造,在清朝早期,文昌阁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文昌会,入会者都是写科第士子,赋诗咏诗、作画为文,文昌阁成为兴会讲学的地方,促使了当地文化的昌盛。

来到中华第一祠,里面非常大,听说可以摆108桌酒席,祠内有很多牌匾,其中有皇帝所赐,可见“中华第一祠”真是名不虚传。

我们又到了桃花潭的中央,桃花潭的水真清啊,真的可以看到水底。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李白写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坐船的时候,爸爸问我形容潭水清澈的成语有哪些?我想了想有清澈见底、清澈透明、水清如镜……原来处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啊。

这就是桃花潭,有空让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带你们来玩一玩,看一看吧!

桃花日记 篇3

桃花开了,开得静静地,起初是一点一点,宛若含蓄的东方少女脸颊的腮红;然后,是一片一片的红,静谧的小城,一下子沉醉在了这个粉红色的童话里。

桃花,是那种很温婉的花朵,正如她的颜色,不是热烈奔放的玫瑰红,也不是雍容华贵的牡丹红,而是那种清而淡的粉红,如同宣纸上轻染的淡墨,一点一点渗透到人心里去,不做作,也不张扬。

桃花,是那种最纯朴的花朵,北方的春天,她的身影处处可寻,田野里、土堤上亦或是山岗里,她默默的将自己的美丽释放在了这些最平凡的地方,不求回报,对于那些整日呆在温室里养尊处优的花朵来说,桃花,真正的有一种“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绝美气质。

大概喜欢和欣赏桃花的人,不止我一个吧!桃花和桃花样的女孩,应该都被人所欣赏。正如诗人崔户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面若桃花的女孩,总能留给人丝丝难忘的惆怅。而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则是带给无数人甜蜜的向往。

桃花,又一次的绽放,如同把粉红色的花瓣雨洒向人们的心田。

桃花,我爱你,爱你的平凡、清淡、芬芳!

桃花日记 篇4

满山遍野的桃花啊,那是春天捎来的信儿吗?——题记

红色的雾蔓延在山坡上、小道上,飘飘悠悠,弥漫在我的视线里。桃花开了,像泛红的朝霞,似羞涩的淑女。啊,那是春的杰作!

周末,我们全家一起去泉州森林公园,为的是看那一年一度盛开的桃花。一走进森林公园大门,春的气息就在我鼻子边围绕,盛开的迎春花、广玉兰不时浮现在眼前,唯有桃花迟迟不见踪影。我有些失望了,想起去年我们听别人说的:“这桃花,早点去,它不开;晚点去,它就凋谢了。”我心里一紧:难道它已经凋谢了?所以才只见那满是绿叶的桃树,而桃花却在这春天的盛会中谢绝了邀请?

我满腹狐疑,心怀惆怅:我“千里迢迢”赶来,为的就是一睹你的芳容,你却给我一个“闭门羹”?!桃花啊桃花,看在我那么辛苦找寻你的份上,就让我看看你美丽的容颜吧。我边走边细细地找寻花瓣的踪迹,看到桃树有叶没有花,我心一阵惋惜;看到散落在地上的花瓣被游客踩成粉末,我心一阵痛。

桃花日记 篇5

告诉大家我最喜欢的花就是桃花了。

春天一到,我去公园玩,一进门就闻到桃花的阵阵清香。我赶忙来到桃树前,发现桃花已经开放了不少。我看看这朵,又看看那朵。有的已经绽开了笑脸,有的还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含苞未放,有的还是一个小花苞就像还在沉睡中的小宝宝。桃花的花瓣既娇嫩又好看,我觉得最美的就是它那粉粉的花瓣。小蜜蜂落在它的花蕊上开始忙碌着,蝴蝶也来到它的舞台上开始给人们跳起春天的舞曲。

我喜欢春天,更喜欢春天开放的'桃花。

桃花日记 篇6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看桃花。

一走进公园大门,我就闻到了一阵清香,芬芳扑鼻,我拉着爸爸妈妈顺着香味走过去。

走啊走,我们一直走到桃花馆,来看桃花的人真多啊,人山人海的!我抬头一望,好美的桃花啊,一大片的桃花像粉红色的海洋,金色的阳光好像给桃树穿上了金装,跟一个个美丽的小姑娘一样;蓝蓝的天空下,碧绿的叶子显得格外的绿,好像仙姑头上的翡翠,真漂亮,桃花从这些翡翠之间冒出来,盛开的花朵里有五片瓣均匀地排列成一个小小的盘子,花瓣里是淡黄色的花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每个人都好像被那淡淡的香味陶醉了似的;刚长出的花骨朵儿像一颗颗红豆镶在树枝上,可爱极了!忽然,一阵微风吹来,桃花就像芭蕾舞演员翩翩起舞,树叶就成了伴郎,作出一个个优美的动作。

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自己就是一朵桃花,穿着桃红色的衣裳,跟别的桃花争奇斗艳,还有些桃花在比谁先落下呢。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妈妈在叫我:“俊翰,我们走了吧!”这时,我才记起,我不是桃花,我是在看桃花。

桃花可真美啊,我喜欢桃花,明年春天,我一定会再来看桃花的。

桃花日记 篇7

前不久,我们去了桃花岛风景区。当我们到达桃花岛时,我立刻惊呆了,从远处眺望,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成群结队,中间不时掺有绿色,它们好像一夜之间来到这里,它们的到来给整座山都增添了色彩和活力。

一朵朵的桃花映入眼帘,就像一张张红润润的小脸一起向我看来,好像是在向我微笑。粉扑扑的小脸加上绿叶的衬托,令我感到它们是百花中的最佳组合。这么多的桃花,我想选一朵最娇艳,美丽的做众花之王。但是我找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一朵最好的,因为每一朵桃花都是那么地娇艳欲滴,那么地明艳动人,我又怎么能够从中找出一朵最特别的呢!转眼间,我看到一棵与众不同的桃树,树枝上开出了两种颜色的花。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相间在一起给人一种更特别的视觉冲击力。多么美的桃花岛啊!

我记得一本书上说过:"每一朵花都是属于大自然的"这些花长得这么美应该就是大自然的细心照顾吧!

桃花日记 篇8

混浊的天空像一层朦胧的薄纱,阳光刺透了棉花糖似的云朵,重重地摔向地面,撒得满世界都是。

蔚蓝的天空下,明亮的教室里,堆满作业的座位,坐着一个满脸幸福红晕的女孩儿――胡子(即胡静,姓氏后加“子”,是尊称!)她正向着窗外的春光凝望。她眼睛闪烁,释放着光华,甚到增生了“火花”。那魅力十足的“闪电”,足以建一个发电站了!不用说,她一定又在花痴地幻想心中的白马王子了!

唉,进入这学期,此乃是她N+1次在花前月下长吟“帅哥如此多娇,引偶等美女竞折腰……”她已经无药可救了,周围的同学已无计可施了,她眼里心中的王子也“无中生有”了!乖乖!此乃“三无”境界也!

“小胡子,我仅代表政府,代表人民警告你,老班可提醒过同学们,既不能在放肆中变坏,也不能在沉默中变态!”我再也受不了她鬼哭神嚎的花语,给她下了最后通碟!她一副不屑的表情,又嚎起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白马王子,我等好逑。此乃人之常情嘛!古人云,白马王子是用来看的。不花痴就太浪费资源了!”我倒!不知是哪位古人云的?

我冒着被口水淹死的危险为胡子“立碑着传”,不知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最后,郑重声明,本故事百分之两百真实,如有雷同,不足为奇。

  

桃花日记 篇9

20xx月X日 星期X 晴

今天可是个好天气,无雨,太阳也不发脾气了,我们去看桃花。

阳春三月,梨花开过,桃花又拉着梨花雪白的裙带翩翩而来了。

不多时,我们进入了一片绿色的世界,极目远眺,一排排树,一畦畦麦,天际的交汇点,显出一条淡淡的粉红色的红晕,我想那便是桃花了。

穿过三中高大的院墙,又碰到了那久违的粉红色,这时,身边也多了星星点点的粉红色;

经过了蜜蜂的欢迎队伍,一大片桃花呈现眼前。

我们立即下车去,踏过“软垫子”进入桃园。

桃园地上也有零落的花朵,甚招人喜欢。一只小飞蛾似乎被香味冲昏了头,一头栽下去,不会动弹了。那婀娜多姿的桃树上,粉的,白的花和花骨朵,映在还带着红色的鲜嫩的叶片和绿油油的麦田,显得格外清秀,仔细看那桃花,五、六个瓣中夹着戴着黄帽子红帽子的“小人儿”,甚是可爱。那尖尖的花骨朵,也似乎要冲出来,让人们欣赏。眼前只有桃树,鼻中只有余香,耳畔只有阵阵低语和声声喜鹊啼叫,那一株株桃树,伸着双臂欢迎人们的到来。此时,心中已无任何杂念,没有了市井中的喧闹与紧张。一排挺拔的钻天杨和这娇小的美丽的桃花交相辉映。我低头背手漫步,望着脚下的花瓣与鲜花,仿佛自已也成了其中一员,树枝碰了头才猛然醒悟。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