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日记 > 初二日记 > 关于家的日记4篇

关于家的日记4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77K 次

一天又结束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日记吧。那么写日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的日记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家的日记4篇

家的日记 篇1

早上,我正在做黄粱美梦,爸爸用他的狮吼功把我吵醒了,把我吓了一跳,“怎么了,这么大声的把我叫醒了?”,爸爸拿着手里的闹钟说道:“都七点了,还不起来,一会都迟到了”;我不情愿地从床上爬起来。洗脸、刷牙完毕以后,吃饭的时候,我喝了一罐牛奶饱了,爸爸又让我吃鸡蛋,吃面包,“多吃点要不一会就饿了,还影响长个子”爸爸一边摧着我吃饭,一边还在不停唠叨。我暗想:“我已经吃饱了,还让我吃,爸爸肯定是担心我吃不饱,爸爸真是个胆小鬼。”

晚上写作业的时候,写到十点多了,爸爸说:“睡觉去吧,明天早上早点起来再把作业补完。”整理书包的时候,我收拾完了,也检查完了,爸爸又重新帮我检查了一遍。

爸爸怕我迟到,怕我饿着,怕我累着,怕我落下东西,我该给他起个外号叫“四怕”。这就是我家的胆小鬼爸爸!

家的日记 篇2

今天,在去奶奶家的路上,看见了一个残疾老爷爷,被一位大约年过六旬的老奶奶搀扶着,他们说说笑笑,走过一条热闹的大街,他们互相搀扶,脸上似乎绽开一朵从未见过的美丽的花,他们仿佛在回忆着当时日本鬼子来的情景:“老伴,我说啊,当时要是没有我那七岁的儿子在,那我可就早没命啦!”“别说别的,当时啊,要是没有俺家一条大犬把鬼子吓跑了,唉,我啊,今天就不能来陪你了!

”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想起了爸爸妈妈曾经和我提过的日本鬼子,瞧着他们脸上洋溢的青春笑容,我不禁想起了年过百岁的爷爷,他出生于清朝(下),自然遇的日本鬼子也就多,想起当年爷爷给我讲起的一件件他经历过的事情,我就想哭,因为爷爷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爷爷,想起您当时爽朗的笑声,想起您讲出了一个个编成美丽的故事,我直掉眼泪,爷爷,我留不住您,您悄悄地走了,您永远的走了,您告诉了我:人生遇到的有很多很多,生命只有一次,不要因为一次挫折而想不开,我们该怎样如何面对世界,面对青春生命,您曾和我们讲了很多很多......

家的日记 篇3

“越长大越不想回家,”一次与语文老师的谈话中,她感伤地对我说道,“趁你现在还能回家 ,多回家看看吧。“

在那个稚气未退的年纪 , 这样的感叹似乎完全不能引起我的共鸣。直到高三 ,当自己被困于无尽 的.题海而无法脱身时,才突然发觉,家的距离已在无形中变得如此遥远。此时,脑海里语文老师的话再次浮现,仍是那句话,只是听的人心境却是完全不同了。

家的距离就像她所说的来自两个方面:客观的——现实决定我还不能回家;主观的——我不想回家。

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我们注定不能百分之百自由,我们的行为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约束。在学业、工作、生计……的压力下回家都成了很大一部分游子的奢侈品。即使内心渴望或是心生不满,最终都将化成无奈而咽进腹中。

可是“回家不是回家的唯一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有了两个伟大的发明:电话和互联网。一通电话能滋润你思乡的干渴,一段视频能温暖你孤寂的内心。即使身处异乡,家也在身边。

许许多多的人流离于尘世的灯红酒绿,斑斓的城市生活霸占了内心,于是家的意识渐渐隐退,于是社会上空巢老人的呼声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便是一阵阵对游子的谴责。但是,请不要过分指责,他们只是迷失在陌生城市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摸索着回家。

家,这个简单的字却有着许许多多的含义:

在奋斗的时候,家是舒适的栖息地;

在孤寂的时候,家是温暖的壁炉;

在任性的时候,家是那辽阔的草原 ;

……

家是如此的美好,多回家看看吧!回家的路途并不遥远,你低头便能够看见。

家的日记 篇4

一个干部,工作几十年,调动几个单位,搬几次家是常有的事。然而,到了晚年忆起此事,余味十足,感慨万千。搬家随着人的变迁,生活质量好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初到工作岗位,是在20世纪50年代。刚出学堂门的小伙子,哪里还有家,几个人住一间房,就感到不错,无忧无愁,追求是上进,要做的是工作。当时,对“家”的概念说不清、道不明。

随着工作上了轨道和年龄的增长,好像成熟了许多,看到别人有了家,亲亲热热过日子,和和美美来生活,真有点羡慕,梦想也要有个家。直到20世纪60年代,我与老伴结婚,组织上分配我一间房,这才开始有了门户。对外说成了“家”,实际上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公家”的,怎么算有家呢?!真正算上有了家,还是我老伴生下第一个孩子。那时,我在县里工作,因受条件限制,公家没房住,只好到街上租了两间,一家三口,单起炉灶。三年困难时期,形势有变,我老伴下放到农村任教,于是有了第一次搬家,从城里搬到乡下去,虽没有什么东西,但也有不少零散日用品,一辆板车足够了。农村学校缺乏教师,对我老伴的到来非常热情,学校安排两间房,作为安身之地。我老伴是从农村出来的,她利用课余时间,在校附近挖了几双地种上蔬菜,还养几只鸡,除鱼、肉要买外,其余都能自给自足。这样一干就是七八年。

第二次搬家,是1971年由农村往城里搬。当时我在地区工作,老伴由于组织上照顾,也从农村调到城里任教,并分配我一套一室一厅一厨共卫(与另一家供用)房子,心中十分高兴,尤其离老伴工作单位近,相当方便。我的工作较忙,常要出差,家里的事几乎都要她顶着,再加上要管教几个孩子念书,忙得不亦乐乎。那时,我俩工资都不高,小孩又多,一切都要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一家能在一起生活,也就苦中有乐了。过了四、五年,几个孩子都长大了,房子很拥挤,实在不方便。经过申请组织上在地区老干所那里分配我一套二室一厅一厨的楼房,面积有60多平方米。当时有许多像我这样的干部还没分到,而我能有幸得到,感到十分满意。于是,我们有了第三次搬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形势好,经济建设上得快,我们也得了一些实惠,多年梦想购置一台电视机也如愿以偿了,虽然是黑白的,当时来说就算可以了。有时晚上,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节目,其乐融融的情景,历历在目。

地区撤销之后,我又回到贵池工作,过了几年,工作单位又分配我一套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新楼房,建筑面积达90平方米,这又有了第四次搬家。不久,经过房改,我们买下了这一套,公房变成私家,这是一个大转折,人们对房子更加珍惜和爱护,相继增添了一些电器家伙,也购置了一些新家具,住得很舒心,看着很称心。至此,我和老伴已到退休年龄,心想有了这样“安乐窝”,欢度晚年就可以了。事情往往不是随人所愿。清楚地记得那时1998年,我的住地卖给浙江开发商了。我们辛辛苦苦经营的“安乐窝”就要撤掉,心里很痛,但也无法,只好按有关规定把我们的房产与开发商房产置换,中间找差价。我们要了一个中套90多平方米,坐落在市中心秋浦花园。于是,我们又有了第五次搬家。

20xx年新楼房落成,新房子客厅大、卧室小,以往做的一些木器家具都摆不上,只好统统送给乡下亲戚,全部换上新的,又都铺上了地板。因为经过几次搬家、几次装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这次装潢安排较合理,装的很大方、实用。

一路走来,几次搬家,房子越搬越大,质量越搬越高,环境越搬越好,生活越搬越舒适。转眼间,变化可大呀!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