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日记 > 初二日记 > 青涩日记观后感

青涩日记观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1W 次

即将要到一天的结尾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日记。日记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涩日记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涩日记观后感

青涩日记观后感1

作为一名成年人,早已经告别了校园多年。读书的时候一个不小心沦为学渣,离开校园踏入社会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不懂得珍惜的时光总是我们最怀念的时光。那些我们回不去的时光总有太多我们想要去回忆的情节。有人把处于青春期的男生女生称为“花季少男少女”,青春如同花朵,只是有的人枯萎,有的人绽放。我常被小事感动,我喜欢那些能带给人感动和温暖的电影。《青涩日记》就是带给我这样感动的一部电影。男主角王曲曲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同学,也是我的好哥们--阿虎。

阿虎跟王曲曲一样,有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也有一个曲折的童年。阿虎也喜欢混迹于网吧,只是阿虎的性格没有男主角那么的孤僻和自卑,也许王曲曲眼中的世界更多的是黑暗的。12岁的孩子应该是青春绽放的年纪,我也曾是此间少年,读过《少年维特的烦恼》,经历过青春,心里清楚的知道家庭的教育对于我们的成长会有重大的影响。王曲曲的父亲和情人育有女儿,他的母亲沉迷于麻将赌博,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会给这位少年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他转学,他孤傲,他冷漠,他独来独往。不是因为他的世界难以走进,而是他眼中的世界已经不再美丽,他渐渐地关闭了自己心中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电影中的王曲曲被同学嘲笑、被父亲殴打、被老师责怪,十足一个“问题学生”。现实中我们身边都会有这样的学生存在,于是乎导演也合乎情理的加入了电影中常出现的元素--爱情。是的,就是那位可以走进王曲曲的世界,逐渐打开王曲曲心扉的韩由由。聪明、漂亮、性格开朗的韩由由可以理解王曲曲心中的烦恼,耐心的帮助王曲曲,终于,我们见到了王曲曲天真可爱的笑容。这是一位12岁的孩子应该有的笑容。这是属于青春的时光,青春就应该是这样快乐的。

影片在这个时候又注入了新的话题--早恋。两颗青春刚开始发芽的心,少男少女悸动的年纪。两个截然不同家庭成长轨迹的孩子就这样牵起了手,走到了一起。当然,这在我国的学校是明确禁止的。所以,这部电影注定是一部悲剧。作为过来人,我也曾经历过早恋,我能理解那份爱对于当时的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父母婚姻的破灭,母亲走向了自毁,使王曲曲的心灵遭受了巨大的创伤。我把它称为“青春之殇”。是的,一个孩子承担的东西太多太多。我很少为电影流泪,但这部电影让我流下了泪水。不光同情男主角的曲折人生,而是觉得非常的真实,这就是目前我们国家许多年轻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到和承受的东西。

看完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有感动,有争议,有冷漠,有温暖。很难想象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出自我们珠海人之手,这部原创的作品深深的打动了我。我只想送一个词儿给这部电影--惊艳!!从人物关系到拍摄手法,能感觉到导演的创新与诚意。我们总说中国的电影市场在走向国际化,走向世界。可谁曾想,过多的商业化电影早已经毁掉了许多的优秀电影,于是我们见到了太多的烂片和雷剧。殊不知,这部简单、低成本制作的本土电影,居然会带给我如此大的震撼。

我呼吁社会应该多关注像王曲曲这样的学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有句话叫--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教育,家庭的教育也是我们目前最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的。一个温暖完整的家,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就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触。通过这部电影,我对家乡的电影市场充满了期待与信心,我相信我们珠海的原创电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希望这样优秀的电影会越来越多。关于青春,我们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也希望珠海原创电影能拍出更多关于青春,关于珠海民生的电影,因为青春像花儿一样绽放,本土电影也会像花儿一样绽放,谱写美丽的篇章!

青涩日记观后感2

《青涩日记》是一部近距离反映现实生活的少儿电影。它与多数少儿影片一样,选择校园与家庭为背景,来展现少男、少女成长中的欢乐与痛苦,透视社会对少儿的教育与责任。但是,这部影片中由于编导者采取一种心理学的视角,影片达到了多数同类影片未能企及的思想与艺术力度,属上乘之作。

影片刻画了一个颇为典型的问题少年曲曲形象。他外表孤僻,冷傲,甚至敢于自残,而内心软弱、温柔、敏感,渴望友谊与爱。曲曲有一个暴虐、动不动对他施之以棍棒,离家与他人同居的父亲,而他既讨厌、愤怒于这个父亲,但又宁可挨打,也盼着他来看自己。对于这种看似矛盾的性格,由于渗入了某种心理分析便使这个人物变得非常真实与合理。对另一个好学生形象由由的设计,更体现了创作者对作品主题表达的匠心。由由是学校的“学霸”,门门功课都是优秀,但她在父母要“保持年级最优”的压力下,内心寂寞、孤独而惶恐,在积极向上的外表遮掩下,同样犯有不轻的心理疾患。心理学的介入,使影片摒弃了少儿影片最易犯的说教与灌输的毛病,影片的主题也不再停留在对人与事物对与不对的简单化的理性判断上,而是成为一种少儿问题的科学的分析。影片被称为一部“问题电影”,它提出的少年学生厌学、网瘾、叛逆等问题其实是一种表象,创作者的用意并不在以展示的方式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是引导人们透过这种表象,让我们认识其产生的`原因,引导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去认识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从而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任何孩子的问题,其实根子都在家庭、老师、社会身上”这一真谛。

《青涩日记》的观赏动力来自于编导者对情感世界细腻、真切的描绘。影片展示了两个情感世界:成人的情感世界与少男少女的情感世界,展示了他们之间的依恋与碰撞。影片中的几位家长的个性与当今社会的文化与价值观的急剧变化与滑坡有关。编导者努力不把成人的情感世界简单化。曲曲的爸爸固然粗暴、任性,但内心世界中仍有温情的一面,当曲曲妈妈同意离婚,并搬到另一城市开面店谋生时,他每星期都会驱车几小时去看她们,咽下那一碗象征着生活百味的汤面。由由的爸爸,一直以“对抗激烈竞争”为借口控制着由由的时间及与同学的交往,但他也并非固执到底,在最后当由由哭诉着“我不帮他会后悔一辈子”时,他心有所动,同意她下车去帮助曲曲。这部影片的确展示了我们社会生活与校园生活沉重的一面,展示了环境对于少男少女的影响与重压,展示了部分少男少女在环境影响、重压下性格、心理的变异,但同时也展示了社会、学校总体向上的气氛。即使像曲曲、由由这样受到环境重压的少男、少女而言,他们对爱、尊重、友谊的向往及本质上的善良并没有变。这种分寸感的掌握尤其表现在对他们青涩、懵懂的爱情描写上。少男少女的爱情自然带有早恋的性质,但创作者不再像某些影片一样一味地去批评、指责,而是写出了这份情感的温暖、纯真与美好。它展示的不是欲望与性的骚动,而是一份纯净,一份对少儿情感处理上的启示,也平添了影片中的青春、朝气与诗情。

这部影片改编自作家裴蓓的小说《青涩》,导演保留了原作深厚的文学气息与生活的质感,又进行了恰如其分的电影化处理。曲曲的日记成了电影的切入点,它与不断插入的梦境一起,支撑起影片结构,也平添了影片的情感冲击力,而影片中心理师这个人物的设置与她对曲曲心态的分析大大强化了影片的理性含量。影片注重细节,讲究台词的精炼与哲理,镜头动静结合,音乐具有校园情调与青春感怀。创作者毫无功利之心的创作心态成就了这部难得一见的纯净而发人深思的青春校园电影。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