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日记 > 初二日记 > 清明节见闻日记【热门】

清明节见闻日记【热门】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6K 次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见闻日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见闻日记【热门】

清明节见闻日记1

清明节到了,我本来应该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回老家可是爸爸说骑摩托车冷,所以不能回老家,爸爸告诉我星期一下午去明珠广场拿家里的风筝去放,这么快星期一就到了,我和爸爸、妹妹吃完饭、休息到三点半就去明珠广场,到那里有个老爷爷在那里教我放风筝,老爷爷的风筝飞的很高,大约有五百米,老爷爷教了一会儿,让我飞一下,我飞高了,心里别提多么高兴了,我和素部相识的老爷爷比赛谁飞的高着。

清明节见闻日记2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节,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隋唐年间(581-907年)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初一寒衣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xx多年历史。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借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风俗,如古代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视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已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即使到现在,清明节祭祀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的习惯是非常丰富有趣的,出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到,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祭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我们还买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东西,比如:纸钱、香、水果、酒。我们从竹篮里拿出祭品,把纸钱烧,用火点燃香,把准备好的酒与水果放在旁边,然后放声说:“爷爷,奶奶,拿钱来吧!”一定保佑我们家和万事兴。烧的纸钱像蝴蝶那样飞起来。临走时,我们在坟顶上培上几锹土,在坟旁边栽上一棵树,带着轻松和慰藉离开祖先的墓地。

现在,每逢清明节的时候,我们这里的老百姓依然保持着这里的民风民俗,扫墓,踏青,荡秋千这些活动还在继续。清明节是个独具特色的节日。它讲永远流传于世。

清明节见闻日记3

大家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可是今年的清明节并没有并没有下雨,老天像一点也不悲伤。不过,火辣辣的太阳并阻挡不了大家对亲人的思念。

清明节,我和母亲去放风筝发现街道两旁又有了春的足迹。看野菊花探出了头露出了笑脸,小树发出了嫩嫩的枝芽。大家也脱去厚厚的冬装,小鸟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叽叽喳喳的落在树枝上。在不知不觉中,天色暗了下来。路旁烧纸的大家也多了,他们在是给天堂的亲人送一些钱财、衣物。可大家这样烧纸,不但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我认为,大家可以采取文明的行为来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思念。

大家大多数认为这天是个沉痛的日子,可我不觉得,因为这天我可以放风筝,放飞心情。

清明节见闻日记4

时光如箭,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我和爸爸妈妈。姑姑开车回老家为爷爷扫墓。

在路上,我透过车窗看见挺拔在路旁的钻天杨,灰白的身躯泛出淡绿色,枝头吐出密密麻麻的芽苞,在湿润的微风中轻轻摆动。妩媚多姿的垂柳,飘起长发,婆娑起舞。远处绿油油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人们急匆匆的脚步,忙着去扫墓。踏青。

来到奶奶家,按照老家的'风俗,奶奶在大门两边插上柳枝。我和爸爸。叔叔准备烧纸去给爷爷扫墓,路上三三两两的都是去扫墓的人。回来时妈妈已经做清明时大家都吃的韭菜盒子。

清明节是人们扫墓。寄托哀思的节日,我来年还要为爷爷扫墓。

清明节见闻日记5

今天是清明节,爸爸妈妈带着我回了老家。回到老家后,吃完午饭,下午时爷爷、奶奶带着我和妹妹去东湖玩耍。

到了东湖,那里有一个大大的湖,湖面上白鹅成群,像一片片洁白的云朵。走到公园里面,有一个高高的山,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去爬山了,妹妹太小,爬不上去,还得爷爷抱着。到山顶,那里的阳光很温暖,向远方看去,黄灿灿的一片,好像太阳的光芒洒在了大地上,爷爷告诉我说:“四月到了,油菜花开了”,然后我们就下山了,回家去了。

我今天玩的很开心。

清明节见闻日记6

今天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们来到了墓前扫墓。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扫墓吗?这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演习而来的。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我家也不例外,扫墓和拜祭祖先是今天很重要的任务,一大早,在外公外婆的号召下,我们向县城的东南方向进发,我骑着自行车,飞快的到达目的地,锁好车后,我们开始上山,大概由于刚下过雨,再加上山路是土铺成的,因此格外湿滑,十分难走,一路上我的名牌运动鞋可遭殃了,被搞的"全身上下"都是泥土,可是,山上的景色还是不错的,放眼望去,能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还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和清脆的鸟叫声……经过了一段艰难的路途,我们来到了外公家的祖墓前,只见墓前有杂草丛生,不是去年刚刚清理过了吗?此时,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句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的生命力那么强,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个大墓都遮蔽起来了,看来割草的任务很艰巨,于是我拿出镰刀去割草。我拿起镰刀,就往野草用力的砍去,可是野草不但没有被砍掉,反而我的手还被割出血来。父亲看到这情景急忙过来教我割草,父亲对我说:"割草先得把草搂紧,然后用力把草往下压,然后再用镰刀用力割,这样才能把草割掉。于是,我按照父亲教的方法去做,果然许多草都被我割掉了。在我和父亲等人的努力下,终于把草割光了。我还帮助母亲扫地,我们打扫了地,恭恭敬敬的摆上鲜花,然后打道回府。

今天清明节,虽然很累,但我很高兴,学到了知识,用自己的劳动,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义的。大家想必也去扫墓了吧?不妨把你们的扫墓过程也告诉我吧!

清明节见闻日记7

清明节那天,太阳很大,我和爸爸去找蜜蜂。我们在钓台降村开始找,我们在路边的山丘上找到了几个大洞,我下去看了看,里面没有东西,我们就走了。我们之后前行到了澄照,我们就去扫墓。在路上,我看见了蜜蜂,惊奇地叫起来:“爸爸,我看见蜜蜂了。”爸爸一听,高兴地不得了,但就是一看,看见了蜂箱,就是别人家养的,我们叹了一口气,只好去扫墓了。

我烧了很多纸,突然,一阵风吹来,把正在烧的纸吹到了草地上,此时火苗开始向周边飞去,就要引发“森林大火”的时候,我把草给一点一点拔下来了。火最后扑灭了,我也回家了。

这天好险啊!

清明节见闻日记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又到了,人们为死去的亲人烧纸钱,在坟前摆上水果,祭拜亲人和革命烈士。通过这样的活动,寄托对远去的亲人思念。

在北京,祭拜革命烈士的人数不胜数。如不是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也不会过上如此安逸的生活。人们买了一束束菊花,放在革命烈士坟前,树上系满了黄纸条,那一张张纸条,写满人们对另一个世界亲人的思念。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做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清明节这天,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啊!

清明节见闻日记9

今年的清明小长假,我是在乡下过的,乡下很好玩。

在乡下,我看到了成片的黄油油的油菜花,还和爷爷在小树林里拍照,爷爷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有粉粉的桃花,白白的梨花和玉兰花,粉红中带个小黑点的蚕豆花,还有很多我都叫不出名字的花。

我还和奶奶一起采野菜,是一种叫马兰头的野菜,它身上绿绿的像菠菜,可是红色的根又像胡萝卜。我还逗叔叔家的小表弟玩。

三天假期,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增加了许多见识。

清明节见闻日记10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节,由于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907年)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初一寒衣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踏青)的好时候,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xx多年历史。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借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风俗,如古代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视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已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即使到了现在,清明节祭祀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的习惯是非常丰富有趣的,出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是由于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因此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到了,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祭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我们还买了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东西,比如:纸钱、香、水果、酒。我们从竹篮里拿出祭品,把纸钱烧了,用火点燃香,把准备好的酒与水果放在旁边,然后放声说:“爷爷,奶奶,拿钱来吧!”一定保佑我们家和万事兴。烧了的纸钱像蝴蝶那样飞起来。临走时,我们在坟顶上培上几锹土,在坟旁边栽上一棵树,带着轻松和慰藉离开了祖先的墓地。

现在,每逢清明节的时候,我们这里的老百姓依然保持着这里的民风民俗,扫墓,踏青,荡秋千这些活动还在继续。清明节是个独具特色的节日。它讲永远流传于世。

清明节见闻日记11

今天是清明节,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妈妈去给姥姥上坟。

到山上,看到有许多人都拿着鲜花和贡品,但没看见有人烧纸。我很奇怪,上坟为什么不烧纸呢?就问妈妈:“叔叔、阿姨为什么不烧纸,却放那么多鲜花呢?”妈妈笑着摸着我的小脑袋说:“现在是防火期,烧纸会引起森林火灾,鲜花献给死去的亲人,同样能代表我们的心情,这是文明祭扫。”

我晃着脑袋想想,原来是这样啊!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清明节,它不仅表达我们对死去人的哀思,还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这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啊!

清明节见闻日记12

清明节即将的时候,我们周六、周天上学没放假。我问妈妈这周为什么这么特殊,周六、周天要上课,连休息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妈妈告诉我这只上两天学,其实周一、周二、周三要放三天假。我惊讶的哇一声!妈妈说这下你高兴吧。

我这三天假过的很好,第一天妈妈回老家上坟,家里只剩我和爸爸,因为姐姐也去上学,其实那天我也不是没课,而是课外兴趣班。我早上起床玩一会,就去上课,因为妈妈回老家上坟去,所以我和爸爸只好坐公交车去上课,上完课我和爸爸准备回家,正走着,爸爸告诉我今天的舞蹈课不上,而且爸爸还是笑着对我说,其实是真的。我以为是爸爸和我开玩笑,可是回到家妈妈正在看电视,我上完厕所,爸爸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见妈妈还不着急带我去上舞蹈课,我就问妈妈,什么时候带我去上舞蹈课呀!妈妈说,舞蹈老师生病,今天不去上课。原来爸爸说的是真话!

清明节这天,闲着没事。妈妈带我去公园寻找春天。

我们一走进公园就看到一棵茂盛的玉兰花,满树白色的花朵争相怒放,整个树枝都被白色的花朵淹没,就像一把打开的白色花伞一样。

接着我们又被桃花吸引。玫红色的桃花,鲜艳的不能再鲜艳。每一个枝头都盛开着玫红色的花朵,真有一种“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感觉。引来许多游客来赏花、拍照。在河边背阴处,一株桃树含苞待放。红色的花苞像一颗颗红色的珍珠挂满枝头,我更喜欢着满树的红珍珠。

我们又去寻找樱花,可它已经开败。因为前几天樱花正盛开的时候下雨,美丽花朵被雨打下落满地,铺在地上就像给绿色的草地盖一层粉色的被子,格外漂亮。

紫藤花,它很特别和其它花都不一样,其它花是五个花瓣,只有紫藤花没花瓣,它长的像洋槐花的果实一样;它长的方式也很特别,其它花是长在枝头,而它是树干上冒出来的一簇一簇的。这些一簇簇紫色的花把树枝包裹的严严实实,像有人给树枝穿上紫色的花衣服。

我还发现山坡上,大树下有一种不知名的小草。它悄悄地在那里生长,开出很小很小的蓝色的花朵。远远望过去,蓝色的小花朵像绿色地毯上的星星,星星点点的真漂亮呀!

我找到春天,春天在盛开的花朵里,所以春天才这么美丽!

清明节见闻日记13

我们奉化老家有句俗话说:“清明麻糍立夏团”。清明节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做麻糍。麻糍是清明扫墓的主祭品。每年清明节爷爷奶奶都会等着我们回去,全家人一起做麻糍。

早上,天一亮我就起床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做麻糍。勤劳的奶奶一早就上山把艾草采好了,她把艾草焯好和蒸熟的糯米搅拌在一起,然后倒进一个大大的石臼里。爸爸和爷爷一起捣,爸爸拿了个木杵用力搡,爷爷站在边上一边蘸水,一边翻,父子俩配合得可默契了。不一会儿,糯米和艾草就合二为一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青团了。最后终于轮到我了!等爷爷把艾草团一块块地拧下来,我就把它搓圆、压扁,再撒上松花粉。一个里青外黄,散发着浓郁清香的麻糍就这样完成了!

清明节见闻日记14

清明节,我和爸爸、爷爷……去老家祭祖。那里天气阴转雨,但我还是要去。大家一上山就干起活来。最先祭曾祖父,第二是高祖母,第三是曾祖母,最后是高祖父。告诉你们吧,我们的顺序是从远到近。

我们第一个工作是除杂草,第二个工作是杀鸡,把鸡的血倒在纸钱上。第三个工作是把纸钱挂在墓地旁。最后一个工作是拜祖。从上午10点多开始到下午3点多才完。祭祖的意义是:“怀念祖先,激励后人。”在回来的时候,又下起了蒙蒙细雨,这让我想起了爷爷叫我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原来祭祖也可以学到这么多知识啊!

清明节见闻日记15

“清明时节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又到了清明节,我们一家又去山上扫墓。

来到山脚下,我一看,这车呀,人呀,多得跟看演唱会似的。我一边爬一边欣赏风景,看,映山红都笑红了脸,大树们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好漂亮。很快我们就到了祖先的坟前,大人们都拿出祭拜祖先的菜和水果。我们一家人在那烧香拜祖坟,还帮祖先修理“房子”。

妈妈告诉我,在她小的时候,兴的就是上坟的吃水果。每当清明节前的星期天,她们都会去祖先的坟前,祭拜祖先的时候,总会有人带来各种贡品,顺便就会分给她们吃一点,这对他们来说,就是的享受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