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日记 > 初二日记 > 精选端午节日记汇总8篇

精选端午节日记汇总8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7W 次

一天即将过去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日记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端午节日记汇总8篇

端午节日记 篇1

端午节的第一个传说就是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自己就跳进汨罗江死亡。

传说屈原死后,渔夫们就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第二个传说是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成为了神话。

端午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包……

我介绍完了,像这样的神话还有许许多多呢!

端午节日记 篇2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学校放了三天假,就是双休日和端午节加在一起的。说到端午节,我也就想到了屈原,据说,屈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受冤,他抱着石头自投旧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老百姓为了不让屈原被鱼儿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进旧罗江中。

妈妈和爸爸带我一起去外婆家过,这时,外婆正在煮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外婆说:“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这时,外公要跟我讲讲端午节的习俗,听说在江南地区,他们为了驱邪,用艾,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鬼,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这时,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刚煮好的粽子热气腾腾的,我第一个坐在位子上,说:“外婆,我来帮您尝尝粽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说:“看你这只小馋猫,好!外婆给你先来一个。”我把粽叶拨开,看到了糯米粽子,闻一闻,哇!真香啊!接着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外婆说:“现在的粽子品种可多啦!有豆沙粽,水晶粽,肉粽,咸肉粽……”听着听着,口水都要流了下来。

去了外婆家,我了解了不少知识,不过端午节的粽子真是太好吃了!

端午节日记 篇3

端午节的习俗分别是: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在屋檐上插艾叶等等,今天,我们家可热闹了呢。

今天一大早,我就嚷嚷着要和妈妈去买粽子,妈妈受不住我的百般央求,只好答应了。到了超市,我迫不及待的打开冰柜,哇,有眼福了,好多种馅呀。我连忙拿了以下:蜜枣馅的、猪肉馅的、桂花香馅的等等,每个都拿了5个。付了钱,到了家里,我急忙拿出了全部,让妈妈给我蒸了蒸。妈妈有事先出去了一趟,我呢,就在家里好好享受着美味,我先拿了一个蜜枣馅的,把它给剥开,好黏啊,里面的珍珠数不尽,我把‘’珍珠‘’吃完后,开始吃里面的蜜枣,红红的,软软的,又甜甜的,一直甜到心里。吃完这个粽子后,真是让人吃了还想吃,于是,我有偷偷地又拿了一个,就这样,家里的粽子被我‘’打扫‘’地干干净净了。妈妈回来了,当然,一看垃圾桶里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我呢,也少不了一顿臭骂了,不过,经过这件事情,我再也不敢这样做了。

这一天,我也干过不少事情。这就是我的一天。

端午节日记 篇4

今年的端午节,第一次作为法定假日,是一个划时代的文化大事,是标志性的文化事件。从民间意志的维系与传承,到国家意志的规定和推动,端午节,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化符号,折射出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逶迤足迹。我们可以画影图形,去追溯历史,也可以望梅止渴,去神思未来,但如果缺少当下的反思,不能从现实角度对端午节进行人文反思,那么,一个传统节日将又会沦为消费主义行为,会像中秋节一样,成为公关社交的节日,远离了文化的本质。

屈原和端午密不可分,一个现实的知识分子,和一个节日意义,互相勾连比附,这在中国传统的节日里,都是非常少见的。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知识分子,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不愿做亡国奴的他,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屈原就是端午的精神的根柢。但是,我们对屈原的评价和认可,到了怎样一个文化高度呢?甚至,在今天吃粽子、赛龙舟的时候,我们想起屈原了吗?

端午节,如果离开了对“屈原”这位人文知识分子模范的思念与文化认同,就失去了端午节文化“失范扶正”的根基,如果传统节日的复兴,不能推动人文学科的复兴,那么我们就会永远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线足够明亮,足够温暖,但是没有成长,没有爱,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没有理性的明天……

端午节日记 篇5

“粽子香,香厨房。

艾草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奶奶在端午节时教我的歌谣。记得爸爸常跟我说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节日:在初夏那个节日的晚上,剥开一个粽子,满屋飘香,大家围在一起,小孩缠着大人讲那个熟悉但却百听不厌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国战火纷飞,在农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他悲痛欲绝怀抱着石头投向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他就是屈原;渔民划着船,四处寻找他们爱戴的屈原,他们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每当故事讲到这时,大人们总会指着天空说:“你看,天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们便会抬起头遥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粽飘香,你是否对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吃着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遥望天空,隔着笼罩着的蒙蒙工业雾气,是否还能望得见天上那颗闪耀的星星?

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大片的麦田消失了,在城市的边缘,我们已经很难看见“出门一望麦儿黄”的景象了。是啊,时空的变换,端午节是否也在这钢筋水泥的挤压中越走越远呢?喧闹的城市,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欲望,父辈们的欢乐,是否已淹没在城市的闪烁的霓虹灯中了呢?

我们已经不能理解父辈们少时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来也乏味,而我们感兴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鸡爷爷;我们也对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兴趣了,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网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对奶奶教我的歌谣,我也觉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录制各类摇滚歌曲!

然而,我们没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吗?我们似乎缺少了一些快乐,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责任。在喧闹中,我们正在迷失方向!

端午节日记 篇6

端午到了,大家都忙活了起来,我家也一样,妈妈刚刚从超市买粽叶回来,妈妈就把我带到外婆家包粽子去了。

到了外婆家,看到邻居跟外婆凑在一起已经开始包粽子了,她们把糯米放在大缸里旁边放这粽叶,另外的大碗里都放着馅:有肉馅,豆沙馅,蜜枣馅,板栗馅······很多很多。我和妈妈也加入其中,大家包的粽有4角粽,3角粽,还有大有小,只有我妹妹包的粽最特别是“无角”粽她把粽包的圆圆的像个糯米团,在用粽叶包起来就什么也不像了。

我包的都是小粽子大人一口就能吃下,我不知道妹妹是怎么包圆的粽子的,我根本包不起来,包起来了,等一下又散了,真是太难包了。

后来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包粽子。”妈妈说:“这是以前的习俗,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所以就有了包粽子的习俗。

这就是端午。

端午节日记 篇7

我的家乡在连州,那里不仅山清水秀,而且风味小吃更是独树一帜。如:星子牛肉面,连州肠粉,星子豆沙饼,东坡水角其中,我最喜爱的是——连州粽子。

连州粽子的个头可大了,每一个至少有2到3两重,外形为三角形,就像一个玲珑小巧的金字塔。

别开粽子的外形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呢!首先,选料要足:糯米、花生、红豆、叉烧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适当的加上一些香菇、火腿。接着,用2片形状差不多的粽叶,卷成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形状,圆锥的定点要卷密,否则待会煮的时候,水会渗入到粽子里,就会影响到粽子的口味。卷叶卷好后,把材料依次放入,然后,用一根草绳绑住,包粽子的步骤就完成了!

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入沸腾的锅中煮,直到粽叶的颜色完全变成深黄色,那么,美味的粽子就能出锅了。从锅里捞起来,剥开粽叶,将粽子放入一小碟内。顿时,一股糯米和粽叶混合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咬上一口糯米的香,花生的脆,红豆的粉,那一阵阵清香在你的嘴里萦遥。使人心旷神怡,胃口大开。

我爱美味的连州粽子,更爱我的家乡——连州。

端午节日记 篇8

今天,我终于迎来了我期盼已久的节日————端午节中午,我抓起一个粽子就吃。哇,香味扑鼻。我吃到的粽子的馅有:肉,糯米,板栗,香菇,绿豆和花生。我吃着吃着,忽然又想,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于是,我便去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知道了。。据说,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为“诗人节”。屈平(约公元前39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囊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等。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真是有趣呀!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