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外 > 文学常识 > 小生灵要写出它的“灵性”

小生灵要写出它的“灵性”

推荐人:匿名 来源: 阅读: 6.53K 次

素材·语段

小生灵要写出它的“灵性”

随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和谐相处,大自然的许多小生灵,常常成为我们的写作对象。怎样才能将这些小生灵写得活灵活现,惹人喜爱呢?

咱们先看当代作家冯骥才《珍珠鸟》中的一段描述吧: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脊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读了以上这段描述,你一定会对这幼小的珍珠鸟,平添一份喜爱之情!

梳理·提炼

为什么作者能将小生灵写得如此可爱?

非常重要的一点,作者与小生灵处于平等的地位,对小生灵充满了关爱、尊重之情。小生灵虽然不会讲人话,但它们能以自己的心去“体察”人的一举一动。当它知道了人们不会去加害或损伤它们,它便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要把小生灵写好,具备了这样的情怀非常重要。有些同学只是把小生灵视作可以置于股掌之上的玩物,小生灵一定会不买你的账。

其次,要善于在描述的过程中一一刻画出来小生灵的形状、神态,而不是一古脑儿地将这些特点集中在一起罗列出来。在这一段中,先写小珍珠鸟的鸣叫(此所谓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再写从绿叶间探出来的小脑袋;接着,写它钻出笼子,因为钻了出来,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便展示在作者的眼前,作者也就自然地对此作了细致的刻画。接着,作者更富有层次地写这小珍珠鸟“起先……”“随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活动的“行踪”,我们仿佛看到了小珍珠鸟就在我们的眼前活动。如果这些描写一笔带过,说“它非常活泼,东跳西跳,可爱极了”,这些语言就不及现在的刻画有立体感了!

尤为重要的是,写小生灵,诸如鸟兽鱼虫,以及家中饲养的“宠物”,一定要既抓住它们的“物性”,更要赋予必要的“人性”,将“人性”与“物性”和谐地结合起来,所写的小生灵才能更传神地显示出它们的“灵性”。譬如老舍在《小麻雀》中写一只受伤的小麻雀:“雨后,院里来了一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似的眼睛带着点要亲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一只养熟的鸟,也许是从小便养在笼里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是别个孩子给扯坏了,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人。想到这里,我觉得很难过。一只鸟儿失去了翅膀,是多么可怜的事情。这只小鸟儿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毁坏了,可是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在这段文字里,在老舍的笔下,简直将那受伤的小麻雀当作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的人”来进行刻画了,麻雀的“心理”、“眼神”,能使人产生多少的怜悯与联想。冯骥才在《珍珠鸟》中写:“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鸟儿与鸟儿之间可能有很多相互传递信息的“语言”,我们不知道,“在笼里生气儿地叫一声”,这也是作者的一种猜想,然而这么一写,鸟儿身上的“灵性”,也就表现出来了!

适用话题

在许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不少描述小生灵的内容。有些作品,写某些小生灵是为了烘托一种背景,为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进展渲染气氛。如碧野在《岭南秋日》中这样写道:“各种鸟雀迎着晨曦争鸣,在成群地冲着曙光。在黎明的静寂中,鸟声婉转;在晨雾的迷离中,万翼凌空,红翅膀的、金翅膀的、白翅膀的,像给夜色初褪的天空刷上一层色彩。”这无疑是在为秋日渲染气氛。

更多的作品,将小生灵作为描述的重点。如吴秋山在《蟋蟀》中这样写道:“两只蟋蟀一经接触,就各张牙鼓翅,迎头痛击;有的一战便分胜负,有的接连倒翻了几个筋斗,苦斗了好几回合之后,才见输赢。胜的耀武扬威,振翅高鸣,好像胜利的战士在唱着凯歌一般。败的则偃旗息鼓,不敢声张,以后虽再碰头,也只好望风而逃,不敢再启牙一斗了。”

还有一种,写小生灵的目的,是为了写人,是借物喻人。这方面的例子,我想大家也一定可以找到。

辨析·训练

清代外交家、文学家薛福成在他的《杂记》第四首中有这样的记叙:“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猫蔽身林间,突噬雀母,其雏四五噪而逐猫。每进益怒,猫奋攫之。不胜,反奔入室。雀母死,其雏绕室啁啾,飞入室者三。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请根据这一内容进行改写,题目自拟。要按照写小生灵的要求,对雏雀、雀母、猫的形象、动作等进行刻画。还可以《游动物园》《邻家(我家)的宠物》等为题,对小生灵进行刻画。薛福成在上则《杂记》的最后写道:“物与物相残,人且恶之,乃有凭权位,张爪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这样的结尾,作用何在?

作者:方仁工

来源:《语文报·初一版》2017年3月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