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日记 > 初二日记 > 关于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的民情日记

关于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的民情日记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6W 次

导语:农村留守老人需要人人的关爱,人们应该为他们创造幸福的晚年生活。下面是关于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的民情日记,欢迎大家的阅读。

关于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的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一:关爱农村留守老人】

有一句话说“父母在,不远行”,不知道现在的人们是如何定位这一句话,你可以认为,作为儿女去外面赚到更多的钱,寄回来满足爹妈和儿女的物质需要;也可认为外面的就业环境、生活环境都比家里好,去争取属于自己的天空。也许这只是部分人的部分声音,如果在家可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当然不愿意到外面漂泊。

广大的农村,有许多的留守老人。作为一名农村的基层工作者,我们进行村委选举、收新农保、发放政府补助肥料等各种事务的时候,经过村子的墙角,不经意地看到那些孤独的老人、恍惚的眼神,一次又一次触动的我们的内心,难以名状的惆怅弥漫心头。我可以某个角度拍出漂亮的油菜花,却不能在晴天里扑捉到他们内心的半缕阳光。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许多的专家学者也提出过相关的解决措施,但是真正的可行性和普遍推广可能还要些时日。

今天在黄泥潭村小组走访的时候,正是小孩刚放学,李世金老人陪着三个孙子看动画片,他告诉我说老伴去了帮在县城的女儿带小孩,目前只有一个人看管这些小孩,年近70岁的他还要去幼儿园接送最小的孙女上学,平日里做好饭给他们吃还凑合着,给这几个小孩子洗衣服就有些力不从心。

因为儿女们大多外出打工,留守老人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老人们一年到头忙活着。靠打工的子女一般并没有提供给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他们一边佝偻着身躯劳作于田园菜地之间,一边还要隔代抚养孙子孙女。由于劳动强度大,导致很多留守老人健康状况较差。走访中碰到一位65多岁的奶奶,她的老伴在几年前中风了,最小的还没结婚的儿子在广东打工,她一边要帮着二儿子照顾上初中两个孩子和中风的老伴,白天还要去地里做农活,繁重的生活压力使她过得很辛苦。

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老人,关注留守老人,关注那个游子们永远的家,整个社会合力,做出真正的对策,让他们的背影不再孤单。

 【民情日记二:关爱农村留守老人】

起床闹钟把我叫醒了,窗外透出光亮,这是我们第六组在桑植县瑞塔铺镇鸟儿岭村“进村入户”的第二天。

站在户主刘老师的院子里,享受着乡村早晨的宁静。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村落,蜿蜒的水泥路伸展到各家各户,村民大都住上了楼房,院前的一幢新房已经建好了第一层,这是刘老师的女儿女婿用打工赚来的钱修建的,计划修建三层,两个刚成年的儿子一人一半,他们建好房子以后,继续回福建打工。回想起昨晚刘老师说十年前修房子时,建筑材料全靠马队驮运,使我对“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今天,村干部将陪同我们访问贫困户,我有些疑惑:“这里条件很好呀,怎么也有贫困户呢?”陈支书告诉我,村里有几户孤寡老人,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还是很贫穷的。我们步行到了今天访问的第一户,这是一栋原来六、七十时代的老木房子,木质窗格镂空着“卐”字格,窗格中央位置是一颗五角星,木房子一排四间,彰显着当年的些许辉煌,而如今,它趴在一片砖瓦洋房中却显得格外寒酸。房檐下,杂乱堆放着几只南瓜、一堆红薯,还有一架许久未用了的石磨,悬挂着的竹竿上晾晒着几件已经洗得褪了色的衣服。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户主张奶奶已经82岁了,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丈夫早年去世,与至今尚未成家的弱智儿子相依为

命,现在主要生活来源是家里不多的田地,自己的农村社保和来自各方面的救济。了解到情况后,几位同学纷纷慷慨解囊,为老人捐了几百元钱,让老人家添点御寒衣被,买些生活日用品。对于我们送上的慰问金,户主的儿子一直不好意思接,村支书才把慰问金放到了他的手里。

第二户贫困户是82岁的王奶奶,儿子早逝,王奶奶身体倒还健朗,耳聪目明,生活基本能够处理。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向我们道谢,念叨着我们的到来,让她感到了后辈的温情。当我们和王奶奶合影的时候,王奶奶说她的旧帽子不好看,坚持要摘下帽子才和我们一起照相,好可爱的一位老奶奶!陆续又去了两家贫困户,都是因为年老无子、身体残障方面的原因致贫,我们为贫困户都送上了慰问金,钱不多,希望能表达我们的一份心意,体现社会的温情。

整个走访花了近三个小时,一路上,我们谈到现在的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面临着负担重、收入低、精神生活单调、家庭氛围缺失、医疗保障不足、安全隐患多等等问题。

在鸟儿岭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到55元的农村养老保险,可以享受乡镇医院住院全免费的农村合作医疗,镇里也正在修建敬老院,这些举措,让我们看到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正

在慢慢解决,我相信,通过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农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的愿望。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