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日记 > 初二日记 > 精选冬至日记六篇

精选冬至日记六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7W 次

一天的时间眼看就要结束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何不趁现在赶紧写一篇日记。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至日记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冬至日记六篇
冬至日记 篇1

冬至节那天,我放学回家,发现爸爸妈妈在做冬至圆,我也想学做冬至圆。妈妈叫我去手洗干净,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子做,可怎么也做不好,一捏就裂开了。妈妈再教我怎样做,才不会裂开。后来我终于做了四个冬至圆,虽然样子不好看,可是也蛮好吃的。

冬至日记 篇2

记得每年冬至,家家都要吃饺子,我家自然也不“落伍”。

那天,我刚从哥哥家回来,看到妈妈正在包饺子,几十个胖胖的饺子像坚守岗位的士兵一样在那矗立着。我看了以后便说:“妈妈,让我来,看我的吧!”我洗了洗手,胸有成竹地来到案板前,拿出一些饺子皮,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在桌上撒些面粉。我把饺子皮小心翼翼地放到手中,生怕掉了似的。我左手拿饺子皮,右手拿着筷子把馅子一点儿一点儿地“移”到饺子皮上,便慢慢地捏了起来,突然,左边合不住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急中生智”,把“受伤的饺子”扔到面粉里面去,本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可当我拿出来时,饺子已经完全没有馅了。站在旁边的妈妈笑得合不拢嘴,说:“馅不能填那么多,如果填多了,你往哪‘扔’都是不行的。” 说着,妈妈拿出一个饺子皮一点一点地教我包饺子的技巧。于是,我便按着妈妈教的步骤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包完了,我把自己的“杰作”和妈妈的一比,不免有些失望。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不错,比我第一次包的饺子好多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冬至日记 篇3

倾听着20xx年的脚步声,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昼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弟弟早早的.来到了外婆家,想与他们共同度过这温馨的一夜。外公外婆也正乐呵呵的迎接我们呢!

该吃晚饭了,外婆端来两碗赤豆糯米饭,笑着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我听了,急忙拿起勺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心想:我一定要快快长大!弟弟也想早点长大,一边夸饭香,一边埋头“苦干”哩。

吃完饭,我开始听外公讲有关冬至的传说,“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还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

“百鬼夜行,午夜12点鬼门开,晚上记得早点回家睡觉哦!”外婆也插了一句,弟弟吓得毛骨悚然,搞得全家哈哈大笑。“骗你的啦!”外婆笑着说。“不过,也应该早点睡,添岁嘛!”

第二天醒来,是冬至节,太阳开始回来了,春天也越来越近……

冬至日记 篇4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老师教我们做汤圆吃,同学们都很兴奋。老师给我们准备了材料有糯米粉、芝麻馅还有豆沙粉,还请来了几位家长帮我们煮汤圆。

开始做汤圆了,老师教我们做汤圆先把芝麻馅搓成一个小圆球,在把糯米粉搓成圆形,再在上面戳个小洞,把芝麻馅放进去,然后,轻轻的搓圆就是汤圆了。听了老师的话,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开始做汤圆了。过了一会儿,桌子上就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汤圆,圆圆的汤圆有的像小雪球,有的像珍珠,还有的像鸽子蛋……吃着自己做的汤圆,我们心里真高兴,觉得特别甜。

今天过得真开心,做汤圆真的太有趣了!

冬至日记 篇5

我听奶奶说星期六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冬至。

星期五晚上,我吃完晚饭就和家人围在一起搓圆子。奶奶搓的圆子又圆又均匀,粒粒像珍珠一样圆滑漂亮。而我搓的圆子有大有小、有圆有尖、非常的不规则,可大人们还夸我搓得真棒,我高兴极了。

星期六早上,妈妈很早就起床煮了圆子叫我和爸爸起来吃,妈妈煮的圆子特别好吃,甜甜的。妈妈还对我说:“吃了圆子就又长大了一岁,长了一岁就要更加懂事、更加努力学习。”我一定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学习,更加懂事,争取在学习方面更加进步,做个老师的好学生,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冬至日记 篇6

今天是冬至,姥姥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又是和面,又是调肉馅儿。妈妈昨天就说过,冬至必须吃饺子,可是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我起床后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打开电脑,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里点搜索“冬至的来历”,一下子搜出来好多关于冬至的信息。一一读过后我才知道,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啊!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医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耳朵的人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思。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我还学了一首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我们家今天也吃着香喷喷的饺子。让我也记住一下有关“娇耳”的故事吧!

赞助商

赞助商